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的“群体免疫”计划要付出多大代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潮沉思录 Author 潮思

作者:北方朔风

来源:新潮沉思录


随着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英国的疫情进入了第二阶段(delay),即延迟病毒传播,并且宣布了一些颇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策略之后,在全球互联网上面,一个名词开始火热了起来,这个词叫做群体免疫。一时间广大网民都被一个如此新奇而超凡脱俗的概念震惊到语无伦次了。


实际上,群体免疫并不是个刚刚发明的名词,也不是什么故纸堆里边的复杂概念,它很容易被理解。在一个群体里边,如果大多数人都对于某种传染病存在免疫力,那么这种疾病的传染性就会大幅度下降,也就是我们最近常说的R0下降。



这种情况实际上在人类的历史之中多次发生过,在现代的医学和流行病学体系建立之前,人类对于疾病的抵抗,往往就需要这样的方式,在瘟疫过后,幸存者大多数时候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于是瘟疫就过去了,所以我们如果阅读历史,就可以看到古代瘟疫往往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群之中有免疫力的人比例的变化。


而在现代社会,群体免疫也是有它的巨大意义,虽然免疫接种制度已经越来越完善,但是社会之中依然存在一些人,因为经济条件或者身体较差,难以得到免疫接种或是免疫接种。这个时候群体免疫就有了他的意义,只要大多数人依然有着免疫力,那么这些少部分弱势人群依然可以得到保护,这也是疫苗的另一个重要价值。


这么看起来,英国首相选择这个方案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个方案似乎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格罗姆地狱咆哮曾经问过很有道理的一句话,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按照英国流行病学专家的说法,根据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大概需要感染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才能形成有效的社区免疫,按照英国人口6600万,差不多是需要感染三千多万的人口。目前各国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的死亡率统计数据不一,但是即便是最为乐观的估计,也有百分之一以上的死亡率,这意味着,这个方案最为理想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用三十万到四十万英国人民的生命作为代价。而更加现实的是,这种理想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实世界之中。




按照中国和意大利的情况,在一个区域的感染率上升至一定程度之后,医疗系统由于处于超负荷运载的状态,死亡率会明显上升,哪怕只是最为普通的疾病,此时都会高度危险,百分之一的死亡率此时不再存在,死亡率可能会上升到百分之五,甚至是接近百分之十(意大利核心疫区伦巴第大区接近百分之十),这种情况下,不列颠的群体免疫计划,就要付出惨烈的代价了。而不管是中国或者是意大利,感染率虽然都很高,但是距离百分之六十的数字,都差了好几个数量级。即使英国的卫生体系NHS可以算得上是优秀,也绝不可能承受的住这样级别的冲击。


而讽刺的是,英国卫生机构表示,指定这个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恐慌性医疗对于医疗系统的冲击,导致卫生系统出现问题。按照他们的理想化情况,英国人大概需要以一个不超过英国卫生系统能承受的速度,慢慢的感染病毒,这样既可以形成免疫力,又不会让卫生系统超负荷。这样问题就完美的解决了,听起来可喜可贺。


可是很遗憾的是,病毒从来不会讲究这些安排,这是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无数次证明过的事情,病毒的传染,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是典型的指数级增长,这样理想主义的安排,在人类历史之中,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就算英国民众都听从安排,但是感染率到了那个程度的时候,这些也都失去了意义。在那样的情况下,再怎么优秀的医疗系统,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当然了,做人是应该乐观一点的,我们不妨假设,克服了巨大代价之后,感染率到了百分之六十,那么是不是就形成了群体免疫呢?答案是很遗憾的,很可能没有。有着典型群体免疫的疾病,比如说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这些疾病基本上都是一次感染之后,终身具有免疫力,这也是群体免疫的另外一个基础,感染治愈之后,需要具有稳定的免疫力。


那么新冠病毒呢?这个病毒爆发到现在,也就只有三个月,很难看出来结果,但是根据非典型肺炎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研究结果来看,稳定的免疫力很可能只能维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现有的医学证据无法证明,新冠病毒感染者会出现终生稳定的免疫力。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在流行几个月之后,很有可能一批已经治愈的患者,因为体内抗体水平下降,会再次出现感染,这样,之前的努力就全部归零了。很可能会出现第二次流行。这种情况并不是我个人的诅咒,而是日常发生的现实,流感之所以每年都可以流行,每隔几年还可以来一次大流行,就是源于这种原理。


如果新冠病毒变成一种每年秋冬季都要流行一遍的疾病,请问这种群体免疫方案,存在什么意义吗?我并不喜欢危言耸听,但是已经有不少流行病学专家开始认真考虑,新冠病毒长期存在的可能性了,如果英国选择这个方案,显然会极大程度提高这种可能性。


另外,也是我能想到最为糟糕的可能性之一,那就是病毒的突变与重组,自然界里边有着二百多种冠状病毒,其中能感染人类的有七种,虽然其他二百多种都没有什么威胁,但是假设新冠病毒在一个区域感染了足够多的人口,依然有很多的机会与这些病毒排列重组,给病毒提供更多的选项。


当然了,像是电影里边出现一种超级病毒这种事情是几乎不太可能的,但是有一个事情,是多次发生过的。那就是在突变和重组之后,新冠病毒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型,这些亚型未必比原来的病毒更强,但是它们可以绕开之前病毒的免疫力护盾。


每年冬天,市面上的流感疫苗都是不一样的,是因为流感有很多种亚型,而疫苗只能防御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每年都有流行病学专家进行分析预测今年的流感主要流行类型。有的时候预测错了,流感流行就会很严重。


那么,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在新冠病毒上面呢?


当然了,新冠病毒并不是某个游戏里边的玩家那么智能,可以直接把点数加到想要的方面,病毒的进化策略是单纯的试错,如果有几千万人感染这种疾病,试错的机会会更多。出现亚型的概率显然是非常高的。而如果那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可以绕开英国人的群体免疫的病毒,这种病毒显然更符合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的策略,很容易引起全新的爆发,甚至波及全世界。


那个时候,人类紧急赶制出来的疫苗,可能都难以实现足够的保护力。这很可能制造第二次灾难。虽然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严苛,但是我还是想说,假如英国真的实行了这样的方案,这绝对是对于全人类的不负责。不光是英国人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全人类的努力可能都会失效。


现代接种的开创者爱德华詹纳,和现代流行病学的开创者约翰斯诺,都是英国人,可以说,在人类针对流行病的历史上面,英国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时至今日,英国人却选择了一个如此原始的方案,去应对流行病,仿佛回到了中世纪一般。作为一个还在学习阶段的医学生,笔者由衷的为此感到高度的遗憾。更让人无语的是,国内竟然也有媒体跟着鼓吹这一方案,实在是毫无节操。




昨天笔者和几个学长和前辈沟通的结果是,他们都认为,从医学方面来说,这个方案显然是非常难以接受的,英国的医学专家们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肯定是考虑了某些其他的因素。唐宁街里边的人,当然不会是笨蛋,可能在他们眼里面,这些“其他因素”在他们的眼里,显然比英国人,比全世界人民的生命更加重要一些。这无疑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这样的建议,也不是医学工作者应该去给出的。



希波克拉底说过,Primum non nocere。翻译过来,就是第一,不可伤害病人。这个原则对于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是通用的,我很难想象,英国的医学工作者,会如何看待唐宁街的这个决定。我也不知道,英国内部的会议里边,那些医学专家是如何争论这个方案的。


之前WHO说,这是人类第一次有可能控制住的疾病大流行,是因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努力,然而接下来,在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似乎让可能被控制住的可能性,变成了泡影。而英国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不战而降。不光是影响自己,也影响其他国家,甚至某些其他国家,会因为英国的决定,同样选择放弃。



这似乎没有也什么可惜的,因为人类历史上面的无数次大流行病,都是这样过去的。现在的人类,总比中世纪的人类好多了。


只是,从来如此,便对吗?


我想,这是不对的,人类终究是需要向前走,向前看的。


最后,我衷心希望,英国能尽快撤回这个决定,加入积极抗击疫情的前线之中。


相关阅读:

身处险境的留学生应得到社会更多支持

《科学》主编致特朗普总统:请帮我们个忙

饶毅:英国首相的“群体免疫”谎言



作者:北方朔风 ,在读医学生,思考方向不太一样的科技爱好者。转载:新潮沉思录。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和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美申研求职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